一文看懂 Ex 防爆认证:技术原理、认证流程与行业应用
来源:世鼎检测 | 关注:7
Ex 防爆认证(Explosive-proof Certification)是针对爆炸性环境中使用的电气设备进行的安全认证,其核心目标是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行或故障状态下不会成为点燃源。根据国际标准 IEC 60079:2025,认证技术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六大类:
-
隔爆型(Ex d)
通过高强度金属外壳(如铝合金或铸铁)承受内部爆炸压力(通常≥1.5 倍最大爆炸压力),并利用精密加工的接合面间隙(≤0.15mm)阻隔火焰传播。典型应用于石油化工领域的电机接线盒.
-
本质安全型(Ex i)
通过电路设计将能量严格限制在点燃阈值以下(如≤20μJ),即使在故障状态下也不会产生足够火花。该技术需配合安全栅使用,广泛应用于煤矿瓦斯监测仪表等低功耗设备。
-
增安型(Ex e)
通过提高绝缘等级、优化散热设计降低温升,减少故障概率。例如防爆灯具采用 Ex e 技术时,需将表面温度控制在 T4 组别(≤135℃),以适应高温环境。
-
粉尘防爆技术(Ex tD)
针对面粉、煤粉等爆炸性粉尘环境,采用限制呼吸型(Ex tD)或限能型(Ex tC)设计。例如粮食加工车间的除尘设备需通过 IP66 防护等级测试,并限制内部能量防止粉尘云点燃。
-
中国认证体系(GB 3836 系列)
- 流程:提交技术文件→型式试验(如耐压测试、温度测试)→工厂审查(质量管理体系、生产工艺)→获证后监督(每 5 年复评)。
- 机构:CNEX(世鼎检测)作为 IECEx 认可实验室,其证书在 34 个国家互认。
- 案例:某煤矿使用的 Ex d I Mb 隔爆型风机,需通过安标国家中心(CMAC)的双重认证(GB+IECEx)。
-
欧盟 ATEX 认证
- 分类:根据使用区域(Zone 0/1/2)和气体组别(IIB/IIC)选择认证类别。例如 Zone 1 环境的设备需通过 ATEX 2G 认证,并提交 EC 合格声明。
- 周期:从测试到获证约需 5 个月,费用通常高于国内认证。
-
国际互认趋势
IECEx 体系(34 国参与)实现测试数据共享,例如中国安标国家中心颁发的 IECEx 证书可直接进入澳大利亚、南非等市场。
-
石油化工领域
- 场景:乙烯裂解装置(IIB 类气体环境)需选用 Ex db ib IIB T4 Gb 复合型设备,其中 db 隔爆外壳抵御机械冲击,ib 本安电路确保信号传输安全。
- 选型要点:根据气体组别(IIB 需 MESG 0.5-0.9mm)和温度组别(T4≤135℃)匹配设备。
-
煤矿行业
- 标准:井下设备需同时满足 GB 3836(防爆)和 GB 12173(矿用一般型),例如矿灯采用 Ex i I Mb 本质安全型,电池能量限制在 1.2Wh 以下。
- 维护:隔爆面每 6 个月需检测粗糙度(Ra≤3.2μm),防止密封失效。
-
新兴技术趋势
- 智能化:欧盟最新 ATEX 指令要求关键设备集成温度传感器,实时监控 T4 组别符合性。
- 新材料:纳米复合材料(如石墨烯增强铝合金)应用于防爆外壳,强度提升 30% 且重量降低 20%。
-
费用与周期
- 国内防爆合格证:本安型约 3 周,隔爆型需 6-8 周,费用约 1-5 万元。
- ATEX 认证:总费用约 5-10 万元,含审厂费用。
-
工厂审查重点
- 原材料控制:防爆胶泥需提供 UL 94 V-0 阻燃认证,密封圈需通过耐老化测试。
- 人员资质:焊接工人需持有防爆焊接专项证书,检验员需通过 CNEX 培训。
-
证书有效期
- 国内:5 年,每年需提交监督报告;国际:ATEX 证书长期有效,但需每 2 年更新测试报告。
-
复合型防爆设计
如 Ex db ib IIB T4 Gb 标志设备,通过隔爆 + 本安 + 胶封三重防护,安全性比单一技术提升 60%。
-
数字化转型
ISO 拟推出 "Ex 编码二维码",集成设备参数、维护记录和认证信息,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。
-
特殊环境应对
针对深海油气平台的高压环境,需开发 Ex d IIC T6 Gb 设备,耐受 100MPa 压力并通过盐雾腐蚀测试。
Ex 防爆认证不仅是法规要求,更是工业安全的核心保障。企业需结合应用场景选择技术方案,例如煤矿优先本质安全型,石化行业倾向隔爆型,并关注国际认证互认趋势以降低贸易壁垒。随着智能化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,防爆设备正从单一防护向主动预警演进,这要求从业者持续跟踪技术动态,确保设备始终符合最新标准。
防爆检测认证一站式服务
世鼎检测承接硬件电路设计、产品架构、器件选型、结构设计、生产制造配套等开发,拥有专业的防爆工程师免费进行1对1技术交流,产品设计+资料准备+型式试验+出具检测报告+频发证书一站式服务!
资质齐全,真伪可查。防爆检测认证解决专家!